
Events |
Newsletter
Chu Hai College uses imseCAVE in developing VR software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

洞穴式設計 數十師生置身虛擬場景
嶄新體驗 珠海學院VR軟件 突破傳統教學
洞穴式設計 數十師生置身虛擬場景
電子遊戲及商業應用常見的虛擬實境技術(VR),原來還可帶來嶄新的教學體驗。香港珠海學院針對校內理工學院所需,開發出洞穴式VR教學軟件,突破傳統的眼罩式個人體驗,容許師生共同走入虛擬工地,甚至在學生設計的虛擬建築物內上課,一改傳統的教學模式,亦是本港少有由自資院校自行開發的技術。
傳統的VR技術通常都要戴上眼罩來使用,不過香港珠海學院向香港大學購入結合感應器、分布式計算及大數據處理的虛擬系統imseCAVE,再自行開發應用軟件,透過4幅大型屏幕投影,再配合裝有感應器的眼鏡,用家就可置身虛擬世界當中,利用操作手掣轉移不同場景。應用軟件採用洞穴式設計,可支援數十名師生同時置身虛擬場景,方便教學。
從港大購系統 學院設計軟件
原始技術由港大研發,不過這套教學軟件就由珠海學院資訊科學系自家開發,目前已為土木工程系及建築學系度身訂造不同的教學場景。開發人員之一亦是該校畢業生、多媒體設計師及網頁程式員董文斌表示,將不同學科轉換成虛擬實境,需結合不同範疇的專業知識,再配合手掣操作應用,如編寫地盤場景就要參考工程守則及擺位要求等資料,雖然最快數小時可製成一個虛擬場景,但一切由零開始分分鐘都要花上數日完成。
芸芸創新科技當中,虛擬實境已稱不上新技術,科技世界更邁向擴增實境(AR)、混合實境(MR)、甚至替代實境(Substitutional Reality,SR)。珠海學院理工學院副院長及資訊科學系系主任盧葦麟認為,今次起步未算遲,遷入新校舍後有更多空間發展新技術,加上現時VR技術趨向成熟,開發工具亦有進步,解像度、互動效果等方面都比以往優勝。他認為目前VR技術主要應用在商業用途,但教學上卻未有充分發揮,將VR引入理工學院的自資院校亦不多。
他憶述以前只可用簡報等形式上課,但如今可走入「場景」教學,將更為真實及互動,令課堂變得生動,學生亦有不錯的回饋。他坦言準備教材的工作量有所增加,20分鐘的VR效果可能需要幾日甚至數星期準備,雖然費時但仍覺值得。
開發新教學軟件價值不菲,對自資院校而言負擔更是沉重,今次開發項目獲自資專上教育委員會、為期兩年的質素提升支援計劃(QESS)資助177.8萬元,去年初籌備至今已使用了6成撥款,主要用於添置屏幕、投影、高端電腦等硬件。不過,能否將自家開發的技術持續發展,則取決於學校,皆因今年11月計劃結束後,軟件更新、硬件維修、以至聘用技術人員等開支及未來方向,將由院校自行承擔及決定。
珠海學院資訊科學系高級講師祁松鶴表示,應用軟件僅推出數月,目前以協助教師為主,設計不同的虛擬教學場景,當技術成熟後將會進一步編寫系統,讓學生作品都可變成VR場景,如建築系學生將可「走入」自己設計的作品,利用VR滙報及改良創作成果。他透露,未來亦計劃將VR教學軟件擴展至文學院及商學院,如虛擬不同場景拍攝「新聞360」,並將《清明上河圖》、敦煌等古物古迹製成VR,將歷史文化與科技結合。
學生可「走入」作品 滙報成果
特首林鄭月娥去年在施政報告宣布,向教資會轄下的研資局研究基金注資200億元,未來3年會向研究配對補助金計劃撥款30億元,供本地學位頒授院校申請。祁松鶴認為,增撥研究資金對院校而言是好事,可鼓勵師生自主研發新技術,對珠海學院銳意正名私立大學,加強學術研究及技術開發是重要一環。
Date | 14-02-2019 |
---|